记者马驰 在新中国工业史上,葫芦岛这片沃土曾书写过多个第一:新中国的第一块锌锭、第一袋烧碱、第一匹锦纶……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工业是这片土地的命脉和基石。如今,加速“换装”,将制造业长板锻长做强,擦亮先进制造业这张名片,成了葫芦岛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 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 在葫芦岛市区东北部,塔山脚下、渤海湾畔,坐落着一座近年来因迅速崛起而备受瞩目的经济开发区――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。她位于辽西走廊咽喉要道,是重要的辽西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。园区内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11家,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1家,专利技术储备达到247项。今年前三季度,打渔山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%;完成规上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0%。 智能科技是优质发展的新未来。近年来,葫芦岛打渔山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赋能高质量发展,为我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贡献力量。 智能化改造升级 生产效率极大提升 金帝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辽宁金帝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屏前,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时查看车间生产任务、订单进度、销售交易量、仓库情况等数据,并根据数据做出及时调整,优化生产流程。“我们厂从2021年开始智能化改造升级,现在工厂最大的变化就是实现了少人化、无人化,生产效率极大提升。生产的成品都贴有一个独特的二维码,当工作人员需要取货时,他们只需使用扫描枪对准二维码进行扫描,就可以轻松完成出库操作。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效率,也减少了错误率。”企业负责人说。 智能化焊丝生产线 在金帝的焊丝生产车间里,25条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,从上线、抽丝、到卷绕、包装,智能化的机器设备已经替换了大部分人工。生产出一捆捆焊丝,这些焊丝将被用于船舶制造,汽车制造,压力容器,建筑、桥梁、管道等各个领域。2022年,企业营业收入高达1.24亿元,今年前三季度,年产值已达1.1亿元,同比增长3.5%。 “数字化设计”上榜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力天重工GR车间 2022年,园区内的葫芦岛力天重工机械有限公司“数字化设计”场景被评为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。在力天重工的GR车间,智能化的车间流水线映入眼帘,从原材料的输入到成品的输出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生产的反井钻滚刀和TBM刀具即将发往秘鲁、塞尔维亚。 GR车间智能流水线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:“今年前三季度,产值已达4940万元。在塞尔维亚排洪系统改道工程中,力天重工的TBM刀具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,创造了单日掘进57米、单月掘进845米,平均月进尺突破590米的好成绩”。 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投资5000万新建研发基地 国华能源装备集团数控车床车间(企业供图) 葫芦岛国华能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集一、二、三类压力容器、消防环保设备、非标石化设备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安装及维护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是葫芦岛市首批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企业。集团设有完善的产品研发部门,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高、精、尖新产品的研发。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,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、化工等领域,并已出口文莱、老挝等国家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。前三季度年产值已达3746万元。 国华能源装备集团产品研发部门办公区(企业供图) 目前,国华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新产品研发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。“这个项目主要服务于产品研发,新的研发基地投产后,预计年产值还能翻一番。”该企业负责人说。 制造业既是辽宁的传统优势,也是辽宁的鲜明标识。辽宁振兴,工业必须率先振兴。 近年来,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在做好全方位精准服务的同时,扎实推进“产业雁阵”,助力园区快速发展。大力发展精细化工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环保新材料、临港物流业、互联网+新经济业态和总部经济等产业,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省级化工产业园区、临港物流、总部经济港四个产业集聚区。 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,既是总书记对东北、辽宁提出的明确要求,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。号角已经吹响,目标就在前方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葫芦岛正聚焦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”,不断奋勇向前。
网站首页   关于我们   联系我们   版权声明  
Copyright © 2005 - 2020 Tielingtv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《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》号:0607182
辽ICP备:18017703号
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
铁岭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:024-77315033 举报邮箱:tltvjubao@163.com